系统概要设计:架构模式与实践

需积分: 0 8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3.86M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概要设计与架构设计的教程,涵盖了系统软件、分布式软件和交互软件中常见的架构模式,旨在指导软件工程的概要设计阶段。"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概要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将软件需求转化为实际的系统结构,定义了软件的静态组成部分,如程序、数据库、过程和文件。概要设计也被称为结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更详尽的设计模型,以便更好地实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系统设计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关注的是软件的宏观结构,而详细设计则关注微观层面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在概要设计阶段,设计者需要考虑如何划分系统的各个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在本资料中,几种典型的架构模式被提及: 1. **分层架构**(Layer):这种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降低了复杂性和耦合度。 2. **管道和过滤器**(Pipes and Filters):常见于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流经一系列独立的组件(过滤器),每个组件执行特定的操作,形成流水线式处理。 3. **黑板架构**(Blackboard):适用于复杂的、知识驱动的系统,其中各个专家组件在共享的黑板上交互,以解决问题。 4. **经纪人架构**(Broker):在分布式系统中,经纪人作为中央协调者,负责管理服务发现、消息传递和任务调度。 5. **客户/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经典的两层架构,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端提供服务响应。 6. **点对点架构**(Peer to Peer):所有节点既是服务消费者也是服务提供者,分布式且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 7.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常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分离了业务逻辑(模型)、用户界面展示(视图)和用户交互处理(控制器)。 8. **显示-抽象-控制**(Presentation-Abstraction-Control):另一种用户界面设计模式,强调将界面显示、用户操作和数据处理分离。 这些架构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的具体需求,例如性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一个好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长期发展,避免过早优化,同时要兼顾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进行概要设计时,设计师还需要制定一套规范,如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和命名风格,以确保团队间的有效沟通和代码质量。此外,设计应充分理解用户需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和原因,遵循“3W”原则:Who(为谁设计),What(解决用户的问题),Why(为何解决这些问题)。 概要设计应在需求分析基本明确并进行了域建模之后进行,因为这个阶段的设计将对后续的开发、测试、实施和维护产生深远影响。概要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因此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