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协议详解:基础与实现

需积分: 35 11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154KB PDF 举报
"本文档介绍了IPv6的基本概念、技术细节、实现方法以及过渡策略,是互联网标准协议RFC2460的一部分,由S. Deering和R. Hinden撰写,旨在替代RFC1883。" IPv6,即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六个版本,有时也称为IP Next Generation(IPng)。它被设计用来解决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改进路由效率,并增强安全性与服务质量。IPv6的引入对于支持全球互联网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1. IPv6头格式** IPv6的数据包头部有固定的40字节长度,简化了处理过程,与IPv4相比,减少了扩展头部的复杂性。头部包含版本号、流量类别、流标签、有效载荷长度、下一个头部、hop限值、源和目的地址。 **2. IPv6扩展头部** 扩展头部用于提供额外的功能,如选项、路由选择、分片和目的地选项。这些头部可以按照特定顺序出现在IP包中,允许灵活的扩展。 **3. 扩展头部详解** - **Hop-by-Hop Options Header**:在数据包通过每个节点时都必须检查的选项,通常用于诊断和网络维护。 - **Routing Header**:用于指定多跳路由,允许数据包根据指定的路径进行传输。 - **Fragment Header**:处理分片,使得大型IP包可以在不支持大包的网络中传输。 - **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目的节点在处理数据包前查看的选项,可以包含接收方需要的配置信息。 - **No Next Header**:表示没有更多的扩展头部,指出接下来的数据是上层协议的数据。 **4. 包大小问题** IPv6的数据包大小受限于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但可以通过分片来适应不同的网络限制。不过,为了减少分片带来的复杂性,通常建议在源端进行路径MTU发现。 **5. 流标签** 流标签用于标识具有特殊处理需求的数据流,如低延迟或高带宽保证,有助于服务质量(QoS)的实现。 **6. 流量类别** 流量类别字段用于标记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帮助网络对不同流量进行区分和调度。 **7. 上层协议问题** IPv6设计时考虑了与上层协议的兼容性,如TCP、UDP和ICMP。ICMPv6(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version 6)是IPv6网络中的错误报告和控制消息协议,它包括了新的 ICMP 消息类型和代码。 IPv6提供了大量的地址空间(2^128),提高了网络效率,增强了安全性,并且为未来的网络发展提供了可扩展性。随着IPv4地址的逐渐耗尽,IPv6的部署变得越来越重要,过渡策略如双栈、隧道封装和转换机制等被用来平滑地从IPv4向IPv6迁移。
2010-01-20 上传
中文高清 PDF 格式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IP基础知识 第1章 为何要升级IP 1 1.1 IP的影响 1 1.1.1 什么是IP 2 1.1.2 IP应用在哪些地方 3 1.1.3 有多少人在使用IP 3 1.1.4 当IP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哪些影响 4 1.2 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4 1.2.1 IP地址空间危机 5 1.2.2 IP性能议题 5 1.2.3 IP安全性议题 6 1.2.4 自动配置 6 1.3 紧迫感 7 第2章 TCP/IP网络互联简介 8 2.1 网络互联问题 8 2.2 分层网络互联模型 9 2.2.1 OSI模型 10 2.2.2 Internet模型 10 2.2.3 封装 11 2.3 IP 12 2.3.1 IP寻址 13 2.3.2 IP头 15 2.3.3 数据报的转移 17 2.4 ICMP 18 2.5 选路、传输和应用协议 18 2.5.1 选路协议 19 2.5.2 传输协议 19 2.5.3 应用协议 19 第3章 IPv4的问题 20 3.1 修改还是替换 20 3.2 过渡还是不过渡 26 第4章 通向IPng之路 27 4.1 概念的诞生 27 4.1.1 对Internet将来的估计 27 4.1.2 Internet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领域 28 4.2 第一回合 29 4.3 拾遗 31 4.4 IPv6,第一回合 32 4.5 IPv6,第二回合 32 第二部分 IPv6细节 第5章 IPv6的成型 33 5.1 IPv6 33 5.1.1 变化概述 33 5.1.2 包头结构 35 5.1.3 IPv4与IPv6的比较 36 5.1.4 流标签 37 5.1.5 业务流类别 37 5.1.6 分段 38 5.1.7 扩展头 39 5.2 ICMPv6 40 第6章 IPv6寻址 43 6.1 地址 43 6.1.1 地址表达方式 43 6.1.2 寻址模型 44 6.1.3 地址空间 45 6.2 地址类型 46 6.2.1 广播路在何方 46 6.2.2 单播 46 6.2.3 单播地址格式 47 6.2.4 组播 51 6.2.5 泛播 53 第7章 IPv6扩展头 54 7.1 扩展头 54 7.2 扩展头的用法 54 7.2.1 扩展头的标识 55 7.2.2 扩展头的顺序 56 7.2.3 建立新的选项 56 7.2.4 选项扩展头 56 7.2.5 选项 57 7.3 逐跳选项 58 7.4 选路头 59 7.5 分段头 59 7.6 目的地选项 60 第8章 IPv6选路 62 8.1 地址对IP网络的影响 62 8.1.1 标识符和定位符 62 8.1.2 地址分配、无缝互操作和网络 拓扑 64 8.2 选路问题 65 第9章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69 9.1 为IP增加安全性 69 9.1.1 安全性目标 69 9.1.2 RFC 1825及建议的更新 70 9.2 IPsec 70 9.2.1 加密和身份验证算法 71 9.2.2 安全性关联 73 9.2.3 密钥管理 74 9.2.4 实现IPsec 74 9.2.5 隧道模式与透明模式 75 9.3 IPv6安全性头 76 9.3.1 身份验证头 76 9.3.2 封装安全性净荷头 78 第10章 相关的下一代协议 80 10.1 协议的层次 80 10.1.1 应用层 80 10.1.2 传输层 80 10.1.3 链路层 81 10.2 IPv6域名系统扩展 81 10.3 地址解析协议和邻居发现 82 第11章 自动配置和移动IP 84 11.1 IPv6的即插即用 84 11.1.1 状态自动配置与无状态自动 配置 84 11.1.2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 85 11.1.3 BOOTP和DHCP 86 11.1.4 DHCPv6 86 11.2 移动网络技术 86 11.2.1 IPv4中的移动IP 87 11.2.2 IPv6中的移动IP 87 第三部分 IP过渡和应用 第12章 IP过渡策略 89 12.1 IPv6协议隧道方法 89 12.1.1 与IPv4兼容的IPv6地址 90 12.1.2 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 90 12.1.3 IPv6隧道类型 90 12.2 IPv4/IPv6双栈方法 91 12.3 IPv6地址分配 92 12.4 6BONE 93 第13章 IPv6解决方案 94 13.1 需要支持IPv6的产品 94 13.2 正在开发IPv6产品的公司 94 13.3 对IPv6的期待 95 附录A 与IPv6有关的RFC索引 97 附录B RFC精选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