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树型软件体系结构模型(DTSAM)的理论与适应性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228KB PDF 举报
"该论文研究了一种名为动态树型软件体系结构模型(DTSAM)的理论,该模型旨在支持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DTSAM将软件演化的复杂过程抽象为动态树的增减,通过设计的渐增和渐减算法来控制这一过程,并通过生长函数中的适应性因子调节,实现整体和局部的适应性。该模型经过实例系统仿真的验证,证明了其适应性。该研究由毛斐巧和齐德昱完成,他们在软件工程、分布式计算和智能计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本文重点探讨了软件体系结构在应对软件系统不断演化需求时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动态适应性模型——动态树型软件体系结构模型(Dynamic Tree-shap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Model,简称DTSAM)。DTSAM的核心特点是其内在的动态性,这使得软件体系结构能够随着系统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在DTSAM的框架下,软件系统的进化不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被视作一棵动态树的生长与凋零。这一概念引入了两个关键算法:渐增算法和渐减算法,它们分别定义了动态树如何添加和移除组件,以响应系统变化。这两个算法确保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更新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各种运行环境和需求变迁。 适应性是DTSAM模型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两个层面:整体适应性和局部适应性。整体适应性是指软件体系结构在高层次上能适应整个系统的需求变化;局部适应性则意味着单个组件或子系统也能根据自身环境进行自我调整。通过生长函数中的适应性因子调控,DTSAM能够在不同层面上实现动态平衡,优化系统性能。 为了验证DTSAM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实例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软件系统的演化,并展示出预期的适应性特征。这表明DTSAM是一种有潜力的工具,可以用于指导和实现软件系统的动态演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 该研究由毛斐巧(博士研究生,专注于软件工程、分布式计算和智能计算)和齐德昱(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模式、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和网格计算)共同完成。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个项目的资助,这体现了该研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模型、适应性、动态性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8)07-2053-04 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也为未来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