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压力分布与控制因素深度分析

0 下载量 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256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通过对该地区55口井中的83层煤层进行了实验测试,采用了注入/压降法和水力致裂法来获取储层压力以及地应力等相关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沁水盆地南部的煤层气储层主要以低压储层为主,这反映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煤层气开采条件。 在具体的区块划分上,郑庄区块的储层压力梯度最高,表明这里的构造应力作用显著,可能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有关。柿庄区块和樊庄区块的储层压力次之,而大宁区块和潘庄区块的储层压力梯度最低,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块的地质稳定性相对较好,或者埋深等因素对其压力分布影响较小。 储层压力的控制因素被确认为构造应力、埋深、地应力以及地下水矿化度。构造应力对储层压力的影响表现在地壳运动引起的应力变化,可能导致压力上升或下降。埋深对压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应力则反映了地壳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应力状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层气的开采难度。地下水矿化度高,意味着流体的密度增大,可能通过改变孔隙压力而影响储层压力。 这项研究对于了解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开采策略和技术措施,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煤层气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可以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