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与传统方法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与对比

需积分: 9 7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78MB PDF 举报
"人脸表情识别是人类情感识别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由叶继华、祝锦泰、江爱文、李汉曦和左家莉等人撰写,发表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20年第一期,探讨了人脸表情识别的发展历程、特征提取、分类方法以及深度学习的应用。文章还分析了常用的表情识别数据集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数据增强技术如生成对抗网络的解决方案。最后,作者指出了当前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人脸表情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分析和理解人类面部表情,从而推断情绪状态的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特征提取和分类。传统的表情特征提取方法通常包括几何特征(如眼睛、嘴巴的形状变化)和纹理特征(面部肌肉的活动模式)。这些特征与预定义的表情模型进行匹配,以实现分类。 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表情识别的方法也发生了转变。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能够自动学习从原始图像中提取高级抽象特征,显著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此外,递归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也被应用于捕捉表情序列的时间动态性。这些深度学习方法在FER2013、AffectNet等常见表情识别数据集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数据不平衡、过拟合等问题。 数据集的选择对表情识别研究至关重要。例如,CK+数据集包含有限的受试者和表情,适合初步研究;而AFEW数据集则在更自然的环境下收集,挑战性更大。为了解决数据集的局限,研究人员提出了数据增强技术,如生成对抗网络(GAN),通过生成新的训练样本来扩大数据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然而,表情识别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跨文化差异、光照变化、遮挡以及非正面视角的影响。此外,实时性和计算效率也是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探索深度学习架构的优化,引入多模态信息(如语音、身体语言),以及开发适应复杂环境的鲁棒识别系统。这些努力将推动人脸表情识别技术在人机交互、心理学研究、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