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感知全光交换:LOBS-over-WSON架构与实验验证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67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应用感知的软定义LOBS-over-WSON网络"这一前沿研究主题,由麦松涛、张东旭和郭宏翔三位作者合作完成。他们所在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研的重要基地。研究背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的灵活性、效率和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全光交换网络架构。 在该网络设计中,边缘部分采用了基于标签的光突发交换技术(LOBS),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快速且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适合处理实时性和延迟敏感的应用场景。光突发交换利用光脉冲进行数据传输,具有高效利用带宽和减少路由器处理负担的优势。 网络的核心部分则采用了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光网络技术,通过动态调整波长路径,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灵活性和更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这种结合使得整个网络能够在单一平台上实现多种服务,同时保持对应用程序的感知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复杂架构的高效管理,论文引入了扩展的OpenFlow协议作为集中式的控制平面。OpenFlow原本是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核心技术,它允许网络控制器对底层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而在本文中,它被扩展以支持应用感知功能。这包括了光突发组帧调度,即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动态安排光突发的发送时间,以及波长分配,确保不同流量之间的正确路由和隔离,从而避免光突发冲突。 最后,作者通过搭建原型实验平台验证了这个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应用感知的软定义LOBS-over-WSON网络架构能够在满足高性能的同时,提供灵活的网络服务,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融合了LOBS的高效传输能力和WSON的灵活性,借助OpenFlow协议的扩展,构建出一个能够智能感知和动态调整的全光网络模型,有望推动未来网络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