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处理系统详解:发展历程与优缺点

需积分: 18 2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3.15MB PPT 举报
批处理系统小结概述了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历史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批处理系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的晶体管时代,作为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形式。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是用户将作业成批地提交给系统,这些作业被组织在输入井中,由操作系统根据预设算法选择并运行,运行完成后将结果存放在输出井。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高系统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但缺点明显,如交互性差,用户无法实时监控作业进度,一旦作业提交,中间过程几乎无法干预。 操作系统,如DOS和Windows、Unix、Solaris、Linux、OS/x(IBM提供)以及Macintosh等,都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提供了程序执行的环境,并支持用户交互。冯诺曼机结构是其基础,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件。 在历史上,操作系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 电子管时代(1946-1950年代末):没有操作系统,用户需要手动控制计算机。 2. 晶体管时代(1950年代末-1960年代中期):批处理系统出现,提高了处理效率但交互性受限。 3. 集成电路时代(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中期):多道程序设计使得计算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升了资源使用率。 4.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0年代中期至今):分时系统诞生,实现了多用户共享,交互性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手工操作阶段是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典型模式,存在显著的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低、操作繁琐易出错、用户等待时间长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从单任务、低交互性向多任务、交互性强的系统转变,以适应现代计算机的需求,如并行化、分布式、网络化和智能化。 总结来说,批处理系统是操作系统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它奠定了后续多道程序设计和分时系统的基石,而现代操作系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进化,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