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技术:从接触式到MC-RFID的演进
需积分: 10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790KB PDF 举报
"该白皮书探讨了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分析,主要涉及三个阶段:接触式电子标签(第一代)、非接触式RFID电子标签(第二代)和MC-RFID电子标签(第三代)。随着数据中心规模扩大,运维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第一代技术存在接触点磨损和高维护成本问题;第二代技术虽然改善了用户体验,但在密集环境中的数据准确性有限;而第三代技术MC-RFID由刘全于2013年发明,实现了毫米级精确定位,提高了可靠性和准确性,成为数据中心资产自动化管理的突破。此外,白皮书还对比了三种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并强调了U位资产管理技术在自动同步资产变更、提高运维效率等方面的价值。"
本文深入分析了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技术的演变,首先介绍了第一代技术,即接触式电子标签,其依赖物理接触,存在接触点磨损、脏污、氧化等问题,导致通信中断和设备损坏的风险,且供应链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后,第二代技术非接触式RFID电子标签解决了接触问题,但因为近距离误读,数据准确性仅能达到80%~90%。
接着,重点讲述了第三代技术——MC-RFID电子标签,这是中国工程师刘全的创新成果,它克服了前两代技术的局限,实现了毫米级的精确定位,显著提升了可靠性和数据准确性,对推动数据中心资产自动化管理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白皮书还比较了三种技术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维护成本,揭示了每种技术在成本效率上的差异。最后,强调了U位资产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它能自动同步资产变更,无论是资产上架、下架还是迁移,都能实时更新信息,大大提升了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和资产利用率,有助于降低运维成本并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再到毫米级定位的MC-RFID,每一代技术的进步都在解决前一代的痛点,从而提升整体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水平。U位资产管理技术的引入,更是推动了数据中心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317 浏览量
2021-10-24 上传
2024-07-11 上传
273 浏览量
2024-11-03 上传
2024-11-03 上传
252 浏览量
343 浏览量
1323 浏览量

黄亮Ethan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深入解析Windows核心编程及源码应用
- Next.js入门教程及Vercel部署指南
- 界面化C语言端口扫描程序设计及主机存活检测
- 打造无限循环自动轮播的Android图片Banner
- J2ME精灵图编辑与拼图技巧详解
- A Jquery Inline Form Validation 插件:提高开发效率的表单验证方案
- EPSON-ME600F一体机清零程序实用指南
- 掌握JupyterNotebook的先进研究方法
- Authorware制作简易计算器的完整教程
- OpenGL FBO渲染与图片保存示例
- VB操作CAD文本导出与Excel互换技巧
- Go语言实现Elasticsearch日志封装:搜索、查询、添加功能
- iQicms v1.8 PHP文章发布系统安装与使用指南
- Crazy_Pic-v1.2:智能化图片批量下载与自动搜索工具
- 使用rzsz工具在开发板终端实现文件上传下载
- React项目创建与开发:入门指南及脚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