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实战环境与新思路

需积分: 50 7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50.8MB PPT 举报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实战环境锤炼"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议题,而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本讲座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舟军分享,探讨了在实战环境下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新思路。李舟军同时也是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竞评演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网络安全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 讲座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两种主要模式。第一类是“学院派”或“庙堂派”,以方滨兴院士、王小云教授、冯登国研究员、宋晓东教授和蒋旭宪教授为代表。这些专家通常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毕业于知名高校,长期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学科引领者。他们的工作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 第二类则是“极客派”或“黑客派”,包括像神奇小子George Hotz、于旸(tombkeeper)、袁仁广(yuange)和吴石(wushi)这样的杰出人物。这类人才往往非传统网络安全专业出身,他们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实践能力,在黑客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如破解各种设备和操作系统,赢得黑客大赛等。他们以实际行动推动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面对新的网络安全挑战,传统的培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当今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情况包括:技术更新迅速,新的攻击手段不断涌现;实战化需求增加,要求人才具备实战应对能力;跨学科融合趋势明显,需要复合型人才;以及国际竞争加剧,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网络安全专家。 因此,我们的探索和举措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战环境锻炼学生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二是推动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让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需求;三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鼓励不同背景的人才进入网络安全领域;四是强化跨学科教育,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五是开展国际交流,提升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结合实战经验,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通过结合学院派的理论研究和极客派的创新实践,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具备实战能力的网络安全人才,为国家的网络空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