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基础:陆地卫星图像的几何特性与投影性质解析

需积分: 50 23 下载量 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74MB PDF 举报
"陆地卫星图像的几何特性-algorithms.s..dasgupta.c.h..papadimitriou.u.v..vazirani.mgh.2008" 本文主要探讨了陆地卫星图像的几何特性,特别是地理坐标和投影性质,这些都是遥感领域的核心概念。遥感技术在当今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因此理解这些特性对于有效解析和应用卫星图像至关重要。 首先,陆地卫星图像的地理坐标是根据成像时间和卫星轨道参数计算得出的,包括中心点的经纬度。这些数据通常记录在图像的文字注记中,间隔在不同纬度地区有所不同,低纬度地区为30',高纬度地区则采用1°间隔。粗制图像的坐标基于图像中心点推算,精度相对较低,而精制图像则通过地面控制点校正,精度更高。 卫星图像的经纬度受卫星轨道倾角影响,例如,由于陆地卫星的轨道倾角接近99°,在极地地区,卫星轨道几乎与纬线平行,导致图像的南北方向与常规地图不同。在中纬度地区,轨道与经纬线形成明显斜交,且经线的上端向西倾斜。而在赤道附近,轨道与经纬线的交角较小,图像上的经纬线与地图上的较为接近。 其次,讨论了卫星图像的投影性质。多光谱扫描仪和专题制图仪图像在卫星飞行过程中沿垂直于飞行方向扫描获取,这意味着图像的投影方式不是简单的正射投影,而是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投影,这在图像处理和分析时需要进行校正。 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航空遥感、航空像片判读、航天遥感以及卫星图像的目视判读。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能够帮助用户更有效地提取和分析卫星图像中的信息。 本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教材,适用于本科和专科师生,也是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同时,它还适合于国土调查、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林业、地质、水利、测绘等领域专业人员学习。在修订版中,编者们结合最新的遥感技术发展和国内应用,对原有教材进行了更新,以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