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高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探讨

需积分: 8 0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28KB PDF 举报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课程设置 (1997年) - 自然科学 论文" 这篇论文探讨了1997年时高等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问题。作者陈国海指出,素质教育对于个体全面发展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争至关重要。尽管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却面临挑战。 素质教育包含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与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是导向,决定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文化与业务素质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能;身体素质是所有素质的基础;而心理素质则是文化与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个人的整体素质提升。 论文强调,虽然素质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重点应放在后天的培养。对于素质的评价标准,论文认为文化与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相对容易量化,如通过考试和体格检查来衡量。心理素质的测评则较为复杂,但心理学家正在发展相关心理测试。至于思想素质,其评估可能最具挑战性,但仍有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和体系被提出。 在高等教育实践中,陈国海提议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推进素质教育。他主张根据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设立与之对应的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并结合学分制进行改革,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全面发展,克服过分重视分数的现象,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强化能力培养。 这篇1997年的论文关注了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素质的构成、评价标准以及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讨论对于理解当时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仍在进行的教育理念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