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言语刺激下听性脑干反应的电生理特征与声学特性研究

0 下载量 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59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健康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peech-ABR)的电生理特性以及它与言语声学特性的关系,同时对它与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click-ABR)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对象为31名听力正常的青年,实验记录了他们对短声和合成言语/da/所引发的听性脑干反应。 首先,speech-ABR被发现由一系列主要波形构成,包括起始部分的V波和A波,过渡部分的C波,频率跟随部分的D-E-F波,以及终止部分的O波。这些波形的潜伏期具有显著的生理意义,如A波与V波、C波、D波、E波和F波的潜伏期都存在相关性,其中与V波潜伏期的关联最为紧密,表明V波在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D、E和F波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可能反映了不同频率成分的处理过程。C波则主要与O波部分的V波和A波相关,这可能揭示了某些特定频率成分传递路径的特征。然而,O波潜伏期相对独立,与其他主波无明显相关性。 在与click-ABR的比较中,speech-ABR显示出V波和III波的潜伏期延长,以及III波出现率下降,这可能反映了言语刺激对大脑处理的不同影响。尽管如此,I波潜伏期的延迟和出现率的变化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暗示I波对于不同类型的听觉刺激反应有所区别。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speech-ABR作为新型的电生理测量手段,提供了更深入理解人类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新窗口。它能有效捕捉到言语声学信息的多个方面,类似于短声诱发的I-V波、SN10(可能指stepping response)以及低频声诱发的FFR(frequency-following response,频率跟随反应)的结合,因此,speech-ABR被认为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途径的有效工具,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听觉系统如何解析和响应复杂的语言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