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实战:点生成面与文件操作代码示例
需积分: 12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6
收藏 937KB DOC 举报
"ArcGIS Engine 二次开发常用源代码示例"
在Arc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开发者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几何对象的操作以及文件的读写。以下代码片段提供了两个关键功能的实现:
1. 点上生成面的代码: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将一系列点转换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面。首先,它检查输入的特征类是否是多边形类型。接着,通过`IPointCollection`接口创建一个新的`PolygonClass`实例,然后遍历点的坐标列表,并将每个点添加到点集合中。一旦所有点都添加完成,通过`IPointCollection`创建`IPolygon`对象。如果创建失败,显示错误消息并返回。为了确保几何图形的拓扑正确性,代码调用`ITopologicalOperator.Simplify()`方法进行简化。最后,在编辑操作中,创建新的特征,设置其形状为生成的多边形,并存储该特征。
2. 文件的打开、保存、另存的代码:
这段代码示例了使用ArcGIS Engine打开、保存或另存文件的基本步骤。通过`using`语句导入必要的命名空间,如`System`、`System.Windows.Forms`和`ESRI.ArcGIS.esriSystem`。代码中,可以使用`OpenDocumentDialog`打开文件,`SaveDocumentDialog`保存或另存文件。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database等)和文件操作的需求,填充相应的逻辑,例如读取数据到`IWorkspace`,或者从`IWorkspace`写入数据到文件。
在ArcGIS Engine的开发中,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的几何操作和文件处理代码对于创建自定义地理处理工具、地图服务或者桌面应用程序至关重要。这些代码片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但开发者还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扩展,以满足特定的应用场景。例如,可能需要添加错误处理、数据验证、用户界面交互等额外功能。同时,理解ArcGIS Engine中的其他接口和类,如`IFeatureClass`、`IFeatureCursor`等,也是提升二次开发能力的关键。
161 浏览量
159 浏览量
122 浏览量
2022-09-15 上传
2022-09-19 上传
125 浏览量
352 浏览量
105 浏览量

u010090652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系统需求分析方法详解
- 数据库系统基本特点解析:结构化、数据独立性与共享
- JavaServerPages基础教程:分离网页与业务逻辑
- 项目计划模板与执行关键步骤
- 清华大学林鄂华教授讲解需求分析方法
- Windows 2003 Server配置优化与安全提升
- Linux编程全解:从入门到精通
- 《编程思想》第二版:Think in Java 中文PDF
- 正则表达式全览:从整数到邮箱地址
- JDK6新特性:Desktop与SystemTray探索
- 理解JMS与MDB:异步消息处理的关键
- JAVA1.5新特性:简化开发的六大创新
- C语言趣味编程:绘制余弦曲线
- Windows XP的向量化异常处理技术解析
- T-SQL基础操作指南:GROUP BY, COMPUTE与更多
- RF集成电路设计:JohnRogers与CalvinPlett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