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单片机独立式按键程序设计与延时处理

0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584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单片机与DSP中的PIC单片机人机接口模块中,如何设计独立式按键的程序,特别是针对查询方式下的按键处理方法。程序设计未使用散转指令,并且没有内置软件防抖动机制,而是通过按键优先级设定和延时程序来实现稳定的人机交互。 在查询方式下的键盘程序中,按键的处理包括了按键查询和键功能程序转移。FP0到FP7是各个功能程序的入口地址,而PROM0到PROM7对应每个按键的功能程序。程序设计中,按键的优先级由软件设定,按照0到7的顺序逐级处理,这种设计允许系统根据优先级快速响应按键事件。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机械按键在按下或释放时可能会产生瞬间的毛刺,导致误读。为解决这个问题,程序在检测到按键状态变化后,会插入一个约100ms的延时程序(DELAY)。如果在延时后检测到的输入值发生变化,说明之前的读取存在误差,因此再次调用DELAY,确保在100ms后再次检查,以确认真实的按键状态。 为了实现100ms的延时,考虑到了单片机的时钟频率和指令周期。假设单片机采用4MHz晶振,时钟周期为250ns,指令周期为1μs(4倍时钟周期)。为了达到100ms的延时,需要执行大约100,000个指令周期。程序设计了一个两层循环结构,外层循环大概130次,内层循环256次,这样可以近似达到所需的延时时间。 程序流程如下: 1. 主程序初始化端口C为输入口,端口D为输出口,然后持续检测端口C的状态。 2. 当检测到按键按下时,调用延时子程序去抖动。 3. 延时子程序根据COUNT1和COUNT2进行循环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返回,从而实现延迟效果。 4. 延时结束后,根据按键状态更新端口D的输出,实现相应的功能显示。 此设计虽然简单,但能有效处理按键的抖动问题,适用于对延时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延时时间和循环次数,以优化性能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