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参考蒸散发量减少趋势及原因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729KB PDF 举报
"淮河流域参考蒸散发量变化分析 (2012年)" 本文是一篇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参考蒸散发量的变化情况及其成因。作者蔡辉艺、余钟波、杨传国、鞠琴和燕文明利用淮河流域2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方法来计算流域的参考蒸散发量。该方法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用于估算作物蒸腾和地表蒸发的综合指标,能全面考虑气候因素如太阳辐射、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等对蒸发过程的影响。 在研究期间,即1960年至2008年,淮河流域的年参考蒸散发总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淮河以北地区,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作者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蒸散发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变化紧密相关。其中,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和风速的降低是导致蒸散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作为光合作用和蒸发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其减少会直接影响到水分的蒸发;而风速的降低则减少了空气与水面之间的水分交换速率,从而降低了蒸发速度。 在淮河以南地区,虽然同样存在蒸散发量下降的现象,但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相对湿度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相对湿度增加可以减缓水分蒸发,因此尽管其他气候因子也在变化,但该地区的蒸散发量下降没有淮河以北那么显著。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气候变化可能对淮河流域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参考蒸散发量的变化是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对于理解流域水平衡、预测未来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以及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篇论文揭示了淮河流域蒸散发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太阳辐射和风速的作用,以及相对湿度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环境的影响,为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