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视频编码新进展:基于JND的多视点技术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21MB PPT 举报
"基于JND的多视点视频编码利用人类视觉系统的感知特性,减少3D视频数据量,提高编码效率。"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视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3D阶段,多视点视频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然而,随着视点数量的增加,数据量的膨胀成为了3D视频技术普及的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转向了基于视觉特性的编码策略,尤其是基于JND(Just Noticeable Distortion)的多视点视频编码。 JND是感知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概念,它源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局限性。由于人眼对细微的图像变化可能存在感知阈值,超出这个阈值的变化才会被察觉。利用这一特性,编码器可以适度降低编码质量,而不会显著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JND模型主要有两种形式:像素域的JND模型和频率域的JND模型。像素域模型关注图像像素级别的变化,而频率域模型则侧重于频谱信息的可察觉度。 视频编码的基础知识是理解JND模型应用的前提。视频文件中的冗余大致分为四类: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统计冗余和心理冗余。空间冗余存在于帧内的相似区域,时间冗余体现在相邻帧的相似性,统计冗余则反映了变换后码字的频域相关性。最后,心理冗余是基于人眼感知的宽容度,允许在不影响观看效果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视频质量。 视频编码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编码器将输入的视频帧分割成非重叠的块;然后,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或其他变换方法来去除空间冗余,变换后的系数代表了频域信息;接着,熵编码如哈夫曼编码或算术编码用于去除统计冗余,压缩这些系数;最后,基于JND的策略可以在编码过程中智能地调整压缩程度,以保证在人类视觉系统难以察觉的范围内进行失真控制,从而达到高效编码的目的。 对于多视点视频,编码器不仅要考虑单个视点的JND,还要考虑不同视点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如果两个相邻视点的图像差异较小,那么可以适当降低其中一个视点的编码质量,因为人眼可能无法察觉到这两个视点间的细微差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整体编码数据量,同时保持良好的3D观看体验。 总结来说,基于JND的多视点视频编码是针对3D视频大数据量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它结合了人类视觉系统的感知特性,通过对视频进行智能压缩,实现了在保证视觉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传输和存储的需求。这种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疑将进一步推动3D视频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