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F103 RT_Thread lwip移植教程:从配置到ping通

需积分: 39 69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4 收藏 2.86MB PDF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在STM32F103平台上,基于RT-Thread操作系统进行lwip网络协议栈的移植工作,包括移植前的环境准备、配置工程、添加文件、修改GPIO引脚配置、初始化lwip以及进行ping测试等关键步骤。" 在嵌入式开发中,移植lwip到STM32F103平台是一个常见的需求,特别是在使用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的情况下。STM32F103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高速处理能力,适合进行网络通信应用。 首先,移植工作基于正点原子战舰V3开发板,该开发板搭载了STM32F103ZET6芯片和DM9000网卡芯片。软件方面,使用的是RT-Thread V3.1.0版本和lwip 1.4.1版本。 移植过程的第一步是配置工程。在RT-Thread的evn工具中,选择STM32F10x的工程模板,并启用lwip网络组件和设备虚拟文件系统。在`rtconfig.h`中可以看到配置的更新。 接着,需要添加相关文件到工程中,包括网卡驱动文件和lwip协议栈的源码。在添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编译错误,例如由于GPIO驱动冲突,此时需要删除或屏蔽原有的GPIO驱动代码,以适应DM9000网卡的需求。 接下来是关键的GPIO引脚配置。由于RT-Thread官方驱动的引脚配置可能与正点原子开发板的实际布局不符,需要在`rt_hw_dm9000_init()`、`RCC_Configuration()`、`NVIC_Configuration()`、`GPIO_Configuration()`和`FSMC_Configuration()`等函数中进行调整,确保DM9000网卡的正确工作。 然后,为了启动和使用lwip,需要创建一个任务来初始化网络栈。这包括修改相关宏定义,以便在应用程序中直接调用socket等网络函数,并在任务中执行初始化操作。同时,应取消lwip自动启动的设置,改为在用户任务中手动启动。 最后,进行ping测试以验证移植是否成功。将开发板和电脑通过网线连接,设置电脑IP地址与开发板在同一子网,然后尝试ping开发板的IP地址(如192.168.1.3)。如果能够收到回应,表明lwip已经成功移植并可以正常工作。 STM32F103与RT-Thread结合使用lwip进行网络通信,需要对硬件平台有深入理解,同时熟悉RTOS和lwip的配置及驱动编写。整个移植过程涉及了工程配置、文件添加、硬件接口适配、任务初始化等多个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处理以确保网络功能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