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镶嵌面阵传像特性理论模型研究

0 下载量 1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4.81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镶嵌面阵传像特性的基本理论模型,涉及图像积分抽样、离散意义下的等晕化、单元窗口的二次空间滤波作用,以及如何评价这种系统的图像传递性能。作者通过引入抽样点扩散序列(SPSS)的概念,建立了适用于二维镶嵌传像面阵的理论框架。文章还提出了评价系统性能的三个关键参数:Ao、β和α,分别关联于信息容量、假频比例和混淆程度。"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镶嵌面阵如光学纤维面板、微通道板等,由于其离散的结构特性,不满足空间不变性,传统的光学传递函数(OTF)或调制传递函数(MTF)无法直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逐步发展了相关理论。Montgomery首次研究了抽样成像系统对单一空间频率的响应,Pinson探讨了连续表面光栅扫描成像的混淆效应,Levi分析了一维离散成像系统,Wittenstein等人则提出了在有混淆效应的抽样系统中扩展OTF概念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张保民基于线性系统理论和积分抽样,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他引入抽样点扩散序列(SPSS),使得系统在离散层面上实现等晕化,同时考虑了单元窗口的二次空间滤波效应。这使得镶嵌面阵成像系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有源的低通带通组合空间滤波器,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它具有更复杂的传输特性。 作者建议使用抽样网格基矢方向上的零初相矩形连续谱输入产生的输出频谱来全面评估镶嵌面阵的传像性能。此外,他还提出了三个集总参数:Ao、β和α,作为评价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Ao代表真频信息容量,反映了系统能传递的信息量;β衡量假频比例,即非期望频率成分的影响;α则与真假频混淆程度相关,体现了系统的分辨能力。 这篇论文为理解和优化镶嵌面阵成像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际应用中的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由离散结构引起的成像质量变化,从而提高光电成像系统的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