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基础:微型计算机发展历程与系统架构详解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529KB PPT 举报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是IT领域入门级的重要课程,以X86架构为例,讲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该课程首先回顾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大型机阶段,如DEC的PDP-1和VAX-11系列,到小型机阶段的出现,如苹果的APPLE-2和IBM的IBM-PC,标志着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大众化。这一阶段可以细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1. **第一代(1971-73)**:以4位和低档8位微处理器Intel的4004为主,如MCS微型机,标志着计算机微型化的起步。 2. **第二代(1974-78)**:中高档8位微机,如Intel的8080和8085,以及Motorola的MC6800和Zilog的Z80,性能提升,应用范围扩大。 3. **第三代(1978-81)**:16位微机时代,如8086和Z8000,代表了更高级别的计算能力。 4. **第四代(1981-92)**:32位微机的兴起,如80386、486和MC68020等,Pentium处理器在此期间奠定计算机工业基础。 5. **第五代(1993年后)**:进入64位时代,如Itanium,标志着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飞跃。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它以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包括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服务器和工作站是计算机的不同类型,它们的区别在于性能、存储能力和输入输出能力。服务器通常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大容量存储和高速网络连接,而工作站则注重图形处理和大屏幕显示,常用于设计、工程和控制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TCP/IP协议和广域网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和互联网阶段,广泛应用于航空、铁路订票系统以及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直到1994年,中国才实现了全面的TCP/IP协议接入互联网,表明了信息技术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涵盖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及其应用场景,以及通信协议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