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钴配合物[Co(3,5-Pydc)(H2O)2]n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0 下载量 1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786KB PDF 举报
"[Co(3,5-Pydc)(H2O)2]n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是一篇关于配位化学的研究论文,由刘莹、李志猛等人撰写,属于首发论文。文章报道了一种新的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配合物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包括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表征。进一步,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本文详细描述了配合物[Co(3,5-Pydc)(H2O)2]n的合成过程和特性。其中,3,5-Pydc代表3,5-吡啶二羧酸,是配合物的配体。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具有C2/c空间群的晶体结构,晶胞参数分别为a=0.9835(2)nm,b=1.1921(2)nm,c=0.7354(15)nm,β=105.17(3)°,体积V=0.8321nm3,Z=4,表明每个晶胞内含有4个配位单元。 结构分析揭示,配合物中的中心金属离子钴(II)与含氮杂环的3,5-吡啶二羧酸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六元环状结构,这些环状结构层叠形成二维层状架构。层与层之间的相互连接依赖于氢键的作用,它们按照ABAB的堆积模式构建出稳定的三维超分子骨架结构。这种结构特征对于理解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可能的应用性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涉及金属配合物、氢键、超分子结构和水热合成,强调了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氢键在构筑复杂超分子结构中的作用,以及水热合成条件对于生成特定结构的影响。此外,这一研究也展示了在配位化学领域,通过精细调控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选择以及合成条件,可以设计并制备出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 该论文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能对配位化学、无机化学、材料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在设计新型金属配合物和理解超分子结构方面提供了一个具体实例。同时,由于该研究涉及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可见这类工作对于推动地方科研发展和教育进步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