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程下煤炭自燃机理研究进展与挑战

0 下载量 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1.94MB PDF 举报
煤炭自燃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难,其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目前,煤氧复合作用理论被认为是主导的自燃机理。这一理论认为,煤炭中的碳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引发持续的热量释放,可能导致矿井火灾。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核心理论,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 在宏观层面,研究者关注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二次氧化的煤自燃**:即煤炭在开采后,由于暴露于空气中,氧气供应增加,导致的二次氧化过程,这是自燃启动的关键环节。 2. **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包括煤的类型(如挥发分含量、矿物质组成)、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地质结构等,这些都可能影响自燃的发生和发展。 3. **煤自燃倾向性判定**:通过实验方法和模型预测,评估煤炭自燃的风险程度,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微观层面,研究聚焦于: 1. **官能团和自由基的变化**:官能团是决定煤炭化学性质的关键,它们在自燃过程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自由基的产生、传递和消耗对自燃过程至关重要,链式反应是自由基活动的典型模式。 2. **自由基—活性基团的联合作用机理**:这两个元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自燃的速度和规模,理解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预测和控制自燃。 此外,**瓦斯与煤自燃的耦合作用**也受到重视,因为瓦斯的存在可以加剧自燃,反之,自燃也可能影响瓦斯的行为,形成复杂的共生灾害现象。 当前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在于: 1.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机理**:深入探究自由基如何引发并维持燃烧过程,是防止自燃的关键。 2. **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的致灾机理**:包括温度、压力、氧气浓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引发自燃事故。 总体来说,煤炭自燃的基础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它为煤矿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深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在复采工作面这种特殊环境下的自燃机理研究,以确保煤矿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