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安全充电探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40.62MB PPT 举报
"锂离子电池原理探讨-1--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通过电解质迁移到负极,并嵌入到负极材料的结构中。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恒流快充阶段,此时电池的充电速度较快,充电指示灯通常显示红色;然后是恒压电流递减阶段,充电速度逐渐减慢,指示灯转为黄色。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制造需避免过度充放电,因为这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永久性损坏。过度放电会使负极的碳结构塌陷,阻碍锂离子在充电时的再嵌入;而过度充电则可能导致过多的锂离子嵌入负极,使得部分锂离子无法在后续放电时释放。因此,浅充浅放被认为是保持锂离子电池性能最佳的方式。 锂一次电池,如Li/I2、Li/Ag2CrO4等,因其高能量密度、宽工作温度范围和稳定的放电电压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这些电池不能重复充电,存在资源浪费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金属锂二次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由于金属锂的活泼性、枝晶形成、循环性能差以及安全问题,这一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80年代,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出现改变了局面,采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如Li/MoS2电池。尽管初期存在锂电极的充电性和安全性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逐渐得到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经历了从TiS2、MoS2等发展到现在的各种先进材料,如磷酸铁锂等。负极材料的演变也至关重要,从最初的金属锂到现在的石墨和其他复合材料,这些改进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锂离子电池的科技进步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如Manley Stanley Whittingham博士,他的工作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Exxon公司期间开发了首个锂电池,并且通过水热合成法改进了电极材料的制备,这一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总结来说,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在于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的迁移,其性能和寿命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和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锂一次电池和金属锂二次电池虽然各有优势,但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其可充电性和持续的技术进步,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