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L异常处理策略与数据优化

需积分: 50 4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934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ETL执行时的异常处理策略以及ETL的基本概念和原则。ETL,即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的过程,旨在优化数据,将其转化为适合决策支持的格式。在处理异常时,有多种策略可以采用,如记录错误数据并继续执行,或者中断并重新执行。此外,文章还探讨了ETL的不同模式,包括异构和同构模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环境。" 在ETL过程中,异常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面对数据异常,如错误数据,一般有两种策略:一是将错误信息单独记录下来,让ETL过程继续执行,然后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正后再单独加载;二是中断整个ETL过程,待错误修复后重新执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种处理方式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接收和处理数据,避免因个别错误导致整个ETL流程的中断。 环境异常,如网络中断,通常需要设置重试机制,如果在设定的次数或时间内无法自动恢复,就需要人工干预。对于源数据结构或接口改变等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先进行同步更新,然后再装载数据,以保证ETL流程的顺利进行。 ETL定义涵盖了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三个步骤,其目的是将日常业务数据转化为适合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数据。在实施ETL前,需要明确其范围,选择合适的ETL工具,并制定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抽取分析、变化数据捕获、目标表刷新策略等。ETL过程应遵循一些原则,如使用数据中转区预处理数据,采取主动拉取的方式,实现流程化配置管理,并注重数据质量的保证,包括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获取性。 ETL模式分为异构和同构。异构模式在数据处理性能上更优,但需注意避免性能瓶颈,通常通过缩短抽取时间粒度来减少数据量。同构模式则强调数据处理的同步性,适用于源数据变化不频繁的系统。在选择模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需求进行比较。 ETL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涉及到异常处理、模式选择和数据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确保企业数据仓库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