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选路算法复习:自顶向下、分类与优缺点

需积分: 49 56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2.74MB PPT 举报
选路算法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如何在网络中高效地选择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本文档主要关注于两种不同的选路算法分类:全局的和分散的,以及静态和动态的特性。 首先,分散的选路算法,如距离矢量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DVR),路由器仅依赖于与其物理相连的邻居进行通信,获取邻接链路的成本信息。这是一个迭代过程,通过不断地与邻居交换更新的路由信息,每台路由器逐步构建起对网络局部结构的理解。例如,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就是一种常用的距离矢量协议,它周期性地更新路由表。 另一种是全局的选路算法,如链路状态路由(Link State Routing, LSR),所有路由器都维护着全网的拓扑和链路成本信息。LSR算法通常使用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或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协议,它们能够实时反映网络变化,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路由决策。 在路由控制方法上,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路由是指路由信息不随网络状况变化而频繁调整,适用于网络拓扑相对稳定的情况。例如,配置的默认路由可能会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不变。然而,随着网络流量、故障或带宽调整,静态路由可能会显得效率低下。 动态路由则更为灵活,能够快速响应网络变化。例如,使用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器会定期进行周期性更新,根据链路状态信息动态调整路由表。这种机制使得网络能更好地适应实时的负载均衡和链路质量变化。 对于HTTP协议的演变,特别是从HTTP 1.0到HTTP 1.1的改进,体现了从静态到动态连接管理的转变。HTTP 1.0中,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次性的,每次请求都创建一个新的TCP连接,导致效率低下。而HTTP 1.1引入了持久连接,允许在一个TCP连接上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连接的建立和关闭次数,显著改善了处理包含大量图片、Applet、JavaScript和CSS文件的网页时的性能。这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理解并掌握这些选路算法和HTTP协议的进化,对于设计和优化现代互联网架构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数据流量和高并发场景下,合理的路由策略和连接管理技术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吞吐量、延迟和整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