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感知:稀疏表示与信号采样革命

需积分: 19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465KB PPT 举报
"压缩感知观测表示是一种创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它在采样过程中实现了信号的压缩。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组特定的波形(即观测基)对信号进行投影,得到一组相对较少的压缩数据。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信号的稀疏特性进行利用,因为在许多实际情况下,信号在某些变换基(如正交基或紧框架)下的系数是稀疏的,也就是说,非零系数的数量远少于整个信号维度。 压缩感知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信号在变换空间(如傅里叶、小波等)中被描述为稀疏的系数向量。接着,通过一个与变换基无关的观测基进行线性变换,形成观测集合。这一步相当于信息采样而非传统的时域采样。然后,由于采样数据是欠定的,即观测数据数量少于信号维度,通过解决一个优化问题(通常使用0-范数或稀疏编码),可以精确或近似地重构原始信号。 压缩感知的数学模型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信号的稀疏性,即信号可以用少量非零系数来近似表示;二是通过优化求解来恢复信号,即使观测数据不足以唯一确定信号,也能找到一个最接近原始信号的稀疏解。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观测矩阵和稀疏度衡量标准,例如,通过定义信号的势小于等于K来衡量其K-项稀疏性。 压缩感知观测表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采样方式,而且有效地利用了信号的内在结构,这对于大数据时代中处理高维、复杂信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通信、图像处理和信号恢复等领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数据存储和传输的需求,提高效率并降低计算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