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深度解析

0 下载量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536KB PDF 举报
本研究聚焦于"大埋深大采高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这一关键领域,针对矿山压力控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者通过对赵军、彭博等人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进行的一项实地监测项目进行分析,目标是揭示在深度较大、采高较高的工作面,如淮南矿区某矿的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的变形、应力变化以及松动圈特征。 研究发现,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对巷道的影响显著,其影响范围可达40~50米。在巷道的两侧,最大观察到的两帮移近量为0.35米,底板的最大移近量为0.25米,这表明巷道在垂直方向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顶板的最大离层量为0.32米,显示出顶板稳定性受到一定威胁。此外,煤体内的应力集中系数约为3~4,这是评估煤层内部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 在未受采动超前支承应力影响之前,巷道的松动圈直径为1.8米,然而在受到采矿活动影响后,这个数值增加到了2.6米,显示出开采活动对巷道稳定性产生的动态影响。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和管理矿压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巷道的稳定性、支护需求以及可能的安全风险。 大采高综采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方法,由于其较高的采高和较大的巷道断面,矿压显现更为强烈,对支护技术和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大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有助于优化巷道设计,选择更有效的支护形式,减少因矿压引发的生产事故,确保矿井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这项研究不仅为深部开采条件下大采高的矿压控制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其他矿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厚煤层高采出率开采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致的现场监测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矿压环境,保障矿山的稳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