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历程与集成技术详解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6 收藏 579KB DOC 举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其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变迁对知识获取和传播效率有着显著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旨在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这一发展历程见证了从早期的分离式试验系统到现代集成化实用系统的飞跃。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整合包括采访、编目、检索、流通、统计、期刊管理等多功能模块。这些子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但又相互协作,共同依赖于逻辑上的公共数据库,确保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其中,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是集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了图书的追踪和借阅效率。 在中国,有多种常见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如: 1. 深圳图书馆的ILAS系统:由深圳图书馆联合八省市公共图书馆共同研发,于1991年通过部级鉴定,具备多功能和多用户特性,依托自主研发的LDSMS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各个功能模块。 2. 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GDLIS Gold Disk 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北京金沙汇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基于Windows NT操作系统,整合馆藏信息,实现书目、典藏和流通库的一体化,遵循国际标准,兼容中文(CN-MARC)和英文(US-MARC),强调通用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3. 通用图书馆集成系统(GLIS General 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由北京息洋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发,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提供高效的信息检索和事务处理能力,支持TCP/IP通信协议,便于全球联网服务,还具备账户管理、权限设定和计费功能。 4. MELINETS(Modern Electronic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Net System):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作品,除了基本的图书管理功能,还实现了公共检索服务的全面智能化。 这些系统代表了中国图书馆管理技术的先进水平,它们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进程。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管理系统将继续朝着更智能、个性化和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