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驱动模型解析:platform_device与platform_driver的关系

需积分: 10 6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15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Linux系统下的设备驱动模型,特别是针对platform_device和platform_driver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了讲解。在Linux驱动开发中,通常会遇到file_operations和miscdevice用于字符设备的处理,但这些并不涉及完整的驱动模型。驱动模型的核心是device_driver,它关注电源管理和热插拔功能,而不直接处理设备操作。 在Linux内核中,platform_device和platform_driver是两种不同的概念。platform_device代表硬件设备,主要用于管理资源,而platform_driver则是对应的驱动程序,负责设备的识别和控制。这两者看似无关,但实际上在系统中协同工作,通过匹配机制建立连接。 首先,要创建一个platform_device,需要定义其结构体,并注册到内核。这通常在系统初始化阶段完成,例如通过s3c_arch_init()函数,这个函数会被arch_initcall在系统启动早期调用,确保在平台驱动注册之前设备已经注册。 接着,定义platform_driver,包括设备的探测和断开、电源管理等相关功能。当platform_driver被注册到系统后,内核会自动尝试将其与已注册的platform_device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driver的probe函数会被调用,实现设备的初始化;而当设备移除时,driver的remove函数负责清理工作。 在实际编程中,通常会有如下的步骤: 1. 定义并配置platform_device,包括资源信息。 2. 使用platform_add_devices函数将platform_device注册到系统。 3. 定义platform_driver,包含必要的设备操作函数(如probe和remove)。 4. 注册platform_driver,让内核知道它的存在。 这种分离的设计使得驱动程序和设备描述可以独立发展,便于维护和更新。同时,内核能够动态地管理设备的添加和移除,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platform_device和platform_driver是Linux设备驱动模型中的关键组件,它们分别代表硬件设备和驱动程序,通过内核的自动匹配机制实现对接,从而在运行时动态管理硬件资源,提供设备服务。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对于Linux驱动开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