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视角:国家创新系统演化建模方法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276KB PDF 举报
"国家创新系统演化建模的理论框架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国家创新系统演化建模的方法,由赵黎明、佘震宇和韩宇三位学者提出,他们倡导使用基于主体的建模策略,该策略将建模过程分为三个关键阶段:系统分析、国家创新微观主体模型构造和国家创新多主体模型构造。这种建模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国家创新系统的复杂动态和演化规律。 在系统分析阶段,研究者会深入剖析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在这个阶段,需要识别并理解如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风险投资者等创新主体的角色与功能。 在微观主体模型构造阶段,主要关注单个创新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微观主体被定义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学习能力的个体,如企业或科研团队,它们依据自身的目标和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并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演化。 在多主体模型构造阶段,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包括多个微观主体的模型,这些主体通过复杂的互动网络进行合作和竞争,形成整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模型强调了各角色间的互动和适应性,以及这些交互如何导致系统整体的动态变化。 文章还引用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如Gregory A. Daneke、Robert W. Rcrfroft和Don E. Kash、Koen Frenken、Leefleming和Olav Sorenson、任锦鸾和顾培亮、王君和樊治平等人的工作,显示了复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在理解和模拟创新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各个主体不仅各自扮演特定角色,而且通过学习和适应来共同推动系统的进化。因此,理解这些主体间的交流和学习机制对于揭示创新系统的演化路径和预测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文章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为基于主体的国家创新系统演化模型提供理论基础,以便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这对于政策制定和创新策略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政策干预的效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