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网络环境下的跨校合作学习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223K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因特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跨地域的合作学习。同时,提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整合的背景、基本思想、目标、要求、策略、方式、基本模式和方法。还提供了多个参考资料,如李克东教授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文章和网络课程链接,以深入学习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在这个因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课程设计的核心是促进跨地区的合作学习。首先,各地学校选定学习主题并利用网络进行协商,然后在各个学校内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通讯工具进行沟通。学生在各自地区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网页,下载信息,建立小组网页,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获取知识,还提升了信息检索、处理和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涉及到信息时代的特征,如学习内容的自主性、时效性、多层次性和开放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更贴近现实世界,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深度理解。整合的基本思想是将技术融入课程,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而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合的策略和方式多样,可以包括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远程协作,建立共享的在线资源库,以及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模式可能包括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等多种形式,方法上可以结合课堂讲授、在线研讨、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李克东教授的研究进一步细化了整合的目标与方法,强调了信息技术如何改善学习,以及如何利用数字信息处理工具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他的著作和网络课程为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这个摘要提供的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示例,同时也是一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实践指南,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有效教学的思路和工具。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学科知识,还能提升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