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onen自组织映射(SOM)算法详解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44 111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3 收藏 570KB PPT 举报
"SOM算法简介" SOM(Self-Organizing Map,自组织映射)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由芬兰科学家Teuvo Kohonen于1981年提出。该算法主要应用于数据的降维和可视化,尤其是对高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时,能够将复杂的数据结构映射到二维或三维的平面上,同时保持原有的拓扑关系。 SOM算法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拓扑结构,由输入层和输出层(也称为竞争层)组成。输入层与数据集中的样本数量相同,每个输入结点对应一个输入向量的维度。输出层通常为二维网格结构,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与输入层相连接的权重向量。在学习过程中,输入向量被送入网络,与输出层的所有神经元的权重向量进行比较,找到最接近的神经元,即获胜神经元。然后,获胜神经元及其邻近神经元的权重向量会根据某种学习规则向输入向量的方向调整,以逐步优化网络对输入数据的表示。 SOM算法的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设置输出层神经元的初始权重向量,通常随机选取。 2. 接受输入:逐个输入样本到网络中。 3. 寻找获胜结点:计算输入样本与输出层所有神经元的欧氏距离,找出最近的神经元作为获胜结点。 4. 参数调整:根据学习速率和领域函数,更新获胜结点及其邻域内神经元的权重向量。 5. 更新学习速率和领域函数:随着学习的进行,这两个参数会逐渐减小,以降低权重更新的幅度,使得网络逐渐稳定。 6. 循环学习: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有输入样本都被处理或网络收敛。 SOM算法的优点包括: 1. 自动聚类:无需预先设定类别,能自动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 2. 结构简单:网络结构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 3. 容错性:即使存在噪声或异常值,也能正常工作。 4. 特征映射:能有效提取数据的关键特征。 5. 可视化:输出的二维映射便于直观理解数据分布。 6. 自稳定性:网络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后会达到稳定状态。 然而,SOM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对初始权重敏感:不同的初始设置可能影响聚类结果。 2. 需要手动调整参数:如学习速率和领域半径,这可能影响聚类质量。 3. 聚类结果的解释性:虽然可视化强,但如何解释每个聚类的含义可能需要额外的工作。 SOM算法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尤其适用于数据探索和初步聚类分析。然而,它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性谨慎选择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SOM算法解决问题。
2016-09-0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