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发酵米粉风味解析与优良菌株筛选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5MB PDF 举报
"发酵米粉风味分析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发酵米粉的风味分析以及优良菌株的筛选。发酵米粉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对其风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尚不充分,尤其在微生物筛选方面存在空白。研究选取了一款具有优秀风味的桂林发酵米粉作为研究样本,旨在揭示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关联。
首先,研究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GC-MS-O(气相色谱-质谱-嗅觉分析)等方法对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风味物质的鉴定和定量变得更加精确。同时,通过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了米粉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接着,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研究人员将风味物质与微生物种群关联起来,揭示了风味物质与微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乙醇、异戊醇、乙偶姻、乙酸和苯乙醇是影响发酵米粉风味的关键物质。虽然生物胺并未显著影响风味,但组胺、腐胺和酪胺的存在可能构成食品安全隐患。
在微生物分析中,乳酸菌被确定为发酵系统中的优势菌群。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乳杆菌、醋酸杆菌和乳球菌是生成关键风味物质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其中乳杆菌显示出最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植物乳杆菌,不仅在风味形成上表现出优越性能,还有助于抑制原料中霉菌的生长,降低生物胺含量,是理想的米粉发酵菌株。另一方面,发酵乳杆菌不仅赋予产品良好风味,还能有效控制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为米粉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了保障。
该研究的成果为发酵米粉的风味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优化发酵过程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践指导。关键词包括食品科学、米粉、发酵、高通量测序、风味和乳杆菌。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发酵米粉的风味生成机制,有助于未来开发出更加优质、安全的发酵米粉产品。
2021-06-14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21-05-10 上传
2021-05-21 上传
2021-05-21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19-12-26 上传
2021-04-24 上传
2021-04-26 上传
weixin_38745891
- 粉丝: 4
- 资源: 1000
最新资源
- 探索AVL树算法:以Faculdade Senac Porto Alegre实践为例
- 小学语文教学新工具:创新黑板设计解析
- Minecraft服务器管理新插件ServerForms发布
- MATLAB基因网络模型代码实现及开源分享
- 全方位技术项目源码合集:***报名系统
- Phalcon框架实战案例分析
- MATLAB与Python结合实现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DAT300项目解析
- 市场营销教学专用查询装置设计方案
- 随身WiFi高通210 MS8909设备的Root引导文件破解攻略
- 实现服务器端级联:modella与leveldb适配器的应用
- Oracle Linux安装必备依赖包清单与步骤
- Shyer项目:寻找喜欢的聊天伙伴
- MEAN堆栈入门项目: postings-app
- 在线WPS办公功能全接触及应用示例
- 新型带储订盒订书机设计文档
- VB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源代码及技术项目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