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浅结工艺研究:低能高掺杂磷原子注入与快速热退火影响
需积分: 0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637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低能量高掺杂磷原子注入后经快速热退火的半导体器件中杂质分布的影响因素。作者是王韡祺和黄其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他们探讨了超浅结工艺和快速热退火工艺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通过这两种技术来平衡开关速度和漏电流的问题。论文指出,低能大剂量注入的磷原子在快速热退火后会在硅基中形成特殊分布,导致边缘部分杂质浓度较高,电阻值下降。论文还对纵向扩散和横向扩散进行了实验分析。"
正文: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电子器件性能的提升,而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超浅结工艺和快速热退火(Rapid Thermal Annealing, RTP)。超浅结工艺允许制造出阱深极浅的半导体结构,这有助于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因为浅阱可以缩短载流子穿越结的时间,从而提升速度。然而,这样的工艺也带来了挑战,比如漏电流的增加,这是由于浅阱可能导致陷阱态的形成,增加了非期望的电流路径。
低能量高掺杂磷原子注入是一种创建超浅结的常用方法。磷作为N型杂质元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半导体的导电性。然而,注入过程和随后的退火步骤会影响磷原子在硅基中的分布。在低能量下进行大剂量注入,可以实现杂质原子在晶格中的均匀分布,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更多的杂质原子在退火过程中溢出到硅表面,影响阻值。
快速热退火技术因其快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能够减少热输入,有效抑制杂质的横向扩散,这对于保持结的浅度至关重要。然而,它并不能完全阻止纵向扩散,即杂质沿着晶格方向的移动。在论文中,作者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扩散模式对杂质分布和器件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磷原子在硅片边缘的聚集可能与表面溢出效应有关,导致边缘区域的电阻值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退火过程中,部分磷原子没有深入硅基,而是留在了表面或者更接近表面的位置,形成了低阻区。这种现象对器件性能有显著影响,可能需要通过优化注入和退火条件来控制。
低能量高掺杂磷原子注入与快速热退火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一个复杂问题。理解并控制这些过程中的杂质分布对于优化器件性能,尤其是提高开关速度和降低漏电流至关重要。未来的研发工作可能会集中在寻找新的工艺组合或材料,以实现更有效的杂质控制和更好的半导体器件性能。
2019-08-21 上传
2021-09-21 上传
2022-10-29 上传
2021-08-29 上传
2022-03-13 上传
2021-11-19 上传
2021-08-29 上传
2020-12-09 上传
2021-05-10 上传
weixin_39840914
- 粉丝: 436
- 资源: 1万+
最新资源
- 黑板风格计算机毕业答辩PPT模板下载
- CodeSandbox实现ListView快速创建指南
- Node.js脚本实现WXR文件到Postgres数据库帖子导入
- 清新简约创意三角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 DISCORD-JS-CRUD:提升 Discord 机器人开发体验
- Node.js v4.3.2版本Linux ARM64平台运行时环境发布
- SQLight:C++11编写的轻量级MySQL客户端
-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 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与数据包解析
- Wild Match Map: JavaScript中实现通配符映射与事件绑定
- 毕业答辩利器:蝶恋花毕业设计PPT模板
- Node.js深度解析:高性能Web服务器与实时应用构建
- 掌握深度图技术:游戏开发中的绚丽应用案例
- Dart语言的HTTP扩展包功能详解
- MoonMaker: 投资组合加固神器,助力$GME投资者登月
- 计算机毕业设计答辩PPT模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