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均值聚类算法详解:基本与改进版本

需积分: 50 105 下载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2 收藏 691KB PPTX 举报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用于数据集的分群,目的是将数据划分为k个互不重叠的簇,每个簇内的数据点彼此相似度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低。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迭代地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簇中心),并更新这些质心的位置,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PPT内容覆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算法介绍**: - 定义:聚类问题的目标是将元素集合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内部差异小,簇间差异大。 - **距离度量**: - 欧几里得距离:固定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 闵可夫斯基距离:欧几里得距离和曼哈顿距离的推广,适用于多维空间。 - 归一化处理:确保所有数据在比较时具有相同的尺度。 - **相异度计算**: - 序数变量和分类变量的处理方式不同,前者通过秩值表示,后者通过属性差异率来衡量。 2. **算法流程**: -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质心,或者使用改进算法如K-means++来初始化。 -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与其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 - 更新质心:计算每个簇的新质心,作为簇中心。 - 重复步骤2和3,直到簇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迭代次数。 3. **改进算法**: - K-means++:一种有效的初始化策略,减少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偏差。 - Isodate算法:可能是针对特定场景的优化版本,未详述。 - 二分K均值:将数据集二分处理,降低计算复杂度,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4. **应用示例**: - 非人恶意流量识别 - 求职信息优化 - 生物种群分析 - 网站关键词和流量分析 - 保险投保者分组 - 用户画像建立 - 商业选址决策 5. **算法限制**: - 对于数据分布、簇的形状和大小敏感 - 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量K - 受初始聚类中心的影响,可能得到局部最优解 - 不适合处理非凸形状的簇和大小悬殊的簇 K-means算法因其简单高效,在大数据处理中表现出色,但对于某些特定条件下的聚类效果可能不尽人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聚类算法或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