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JCS-1锂离子电池技术解析:正极与负极材料及发展趋势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40.62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动力电池的发展情况,以美国JCS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在2007年展出的两种圆筒型电池。这两种电池分别针对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以及混合动力汽车(HEV)设计,采用镍氧化物(NCA)作为正极材料,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电池型号分别为VL41M和VL6P,具有不同的容量和尺寸规格。 VL41M电池的容量为3.6V/41Ah,能量密度达到136Wh/kg(285Wh/L),功率密度在50%深度放电(DOD)条件下为794W/kg(1667W/L)。而VL6P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为68Wh/kg(140Wh/L),功率密度在相同DOD下则为2117W/kg(4360W/L)。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电池在容量、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上的特点,对于电池性能和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锂离子电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它以其轻质、高能量密度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二次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出过程,通过电解质传递电子,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然而,早期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存在诸多问题,如电解液分解、锂枝晶形成、安全性和循环性能差等,这些问题促使科研人员探索改进方案,如使用Li-Al合金替代金属锂和对电解液进行改良。 MoliEnergy公司的Li/MoS2电池因安全问题曾引发关注,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并未因此停滞。关键人物Manley Stanley Whittingham,因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大贡献,如嵌入式电池的发明和水热合成法制备电极材料的技术,被业界广泛认可。他的工作推动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选择上,从最初的金属锂和TiS2,到后来的磷酸铁锂等新型材料,都反映了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优化。 负极材料的发展历程从锂金属一次电池的广泛应用,到Exxon公司推出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再到后来对锂枝晶问题的克服和新材料的探索,展现了电池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持续进步。电池材料的研发不仅关乎性能提升,还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是未来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