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分析:用例建模与通信关系解析
需积分: 9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256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UML分析阶段通过用例建模来描述系统的需求,特别是用例间的通信关系。通信关系是用例之间的一种默认关系,通常使用实心的关联线表示,意味着前一个用例执行结束会启动后一个用例。此外,文章还涵盖了用例建模的基本步骤,包括绘制用例图、编写用例模板以及绘制顺序图,以展示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细节。"
在UML建模中,用例图是一种关键工具,用于表示外部用户或系统(参与者)如何与系统交互来完成特定业务功能。用例图构成了用例视图,也就是系统功能的外部视角。参与者是系统边界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硬件设备或其他系统,它们通过连接到用例来表示对系统功能的使用。识别参与者通常涉及询问系统的需求、结果、数据改变、信息获取、任务支持、维护管理等方面。
用例是系统中独立的功能单元,以椭圆形状表示。参与者通过实心的关联线与用例相连,表示参与者可以启动用例的执行。用例间有四种关系:通信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继承/泛化关系。通信关系是默认关系,不需特殊标记,它表示前一个用例执行完毕后紧接着执行下一个用例。
在用例建模过程中,首先需要绘制用例图,然后对每个用例编写详细描述,这有助于理解系统行为。同时,通过绘制顺序图,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细节,尤其是基本事件流的顺序。
以自动饮料售货机系统为例,有三个参与者:顾客、供应商和收银员。顾客购买饮料,供应商补充饮料,而收银员则负责收取机器中的钱。每个参与者都与特定的用例相关联,例如,顾客与"买饮料"的用例相关,供应商与"放置饮料"的用例相关,收银员与"收钱"的用例相关。
总结来说,UML的用例建模是需求分析的重要部分,它通过清晰地表示参与者、用例及其相互关系,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行为流程。通信关系是用例间最基本的连接方式,反映了系统执行过程中的顺序逻辑。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2019-04-01 上传
180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21 浏览量
678 浏览量
168 浏览量

清风杏田家居
- 粉丝: 24

最新资源
- pharma-pos:打造Docker化药房POS及库存管理系统
- 掌握WPF DataTemplateSelector实用技巧
- 三层架构设计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实现
- 批量修改文件时间的简便方法
- C#编程实现基础象棋游戏功能
- 快速实现JSP论坛及文章系统源码解析
- 稀疏表示在鲁棒人脸识别技术中的应用
- 网站制作实战:网站productie 2-CVO COOVI项目概述
- Winforms核心控件使用指南翻译版
- 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及其帮助文档介绍
- LINGO11压缩包文件深度解析
- 云计算-第二版深度解读与应用实践
- 深入Unix网络编程:源码解析与学习指南
- 软件工程现代实践与案例分析
- 提升Web应用性能的fetch_once代码片段
- ASP生成缩略图的免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