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经典单片机学习实验点亮入门之路

需积分: 23 0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30 收藏 2.56MB PDF 举报
在单片机学习过程中,了解并实践基础实验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介绍的是40个经典实验中的第一个,即闪烁灯实验,它涉及到硬件连接、电路原理、程序设计以及延时控制。 **实验1:闪烁灯** **实验任务**: 目标是在P1.0端口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1上实现0.2秒一亮一灭的闪烁效果。由于单片机指令执行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延时程序来调整闪烁周期。 **电路原理及硬件连接**: - 将单片机系统中的P1.0端口与“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的L1端口相连,实现LED的驱动。 **程序设计**: 1. **延时程序设计**:为了达到0.2秒的闪烁间隔,需要利用单片机的机器周期进行计时。通过计算得知,当R6=10、R7=248时,延时时间为10ms。通过调整这两个寄存器的值来控制延时,实现所需延时。延迟子程序`DELAY`中包含了这些操作。 2. **输出控制**:利用SETB指令设置P1.0为高电平(LED熄灭),使用CLR指令将其置为低电平(LED点亮)。这样通过改变P1.0的电平状态控制LED的开关。 **程序流程**: - 在`START`标签处,先清零P1.0,调用延时子程序`DELAY`,然后设置P1.0为高电平,再次调用`DELAY`,形成一个循环。 - `DELAY`子程序包含三段循环,分别对应R7、R6和R5的递减计数,直到计数器为0时跳出循环,完成一次延时。 **汇编源程序**: - 代码以`ORG0`开始,定义了`START`和`DELAY`两个标签,`START`负责控制整个闪烁过程。 - `DELAY`子程序定义了延时操作,并在程序结束时使用`RET`返回。 通过这个闪烁灯实验,学习者可以掌握如何设计基本的延时程序、控制I/O端口以及理解单片机的时序逻辑。后续的其他39个实验将涵盖更多单片机编程、中断处理、定时器、ADC/DAC等更深入的主题,有助于全面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