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优势和发展:功能强大,配置灵活,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

0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1-21 收藏 455KB PPT 举报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基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工业控制装置。它的出现是为了取代传统的顺序控制器,并建立起柔性的程控系统。PLC具有能力强、可靠性高、配置灵活、编程简单等优点,成为当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在PLC问世之前,工业控制系统以继电器为主,而这种控制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继电器控制系统体积庞大、能耗较高、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低下。特别是对于生产工艺多变的系统来说,继电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更差。一旦生产任务和工艺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设计硬件结构,导致时间和资金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8年提出了研制新型控制装置的十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编程简单,可以在现场修改和调试程序;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等等。在此背景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运而生。 PLC的出现带来了工业控制系统的革命性变化。它采用了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微电子元件,使得控制装置体积大幅减小,能耗降低。同时,PLC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使得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适应性。此外,PLC还具备灵活的配置和简单易学的编程方式,使得其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 PL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获取外部信号,经过逻辑运算和处理后,再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执行器或执行机构。PLC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它负责处理输入信号、执行程序、控制输出信号等。PLC还配备了存储器、通信接口、控制总线等辅助模块,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 PLC的编程语言有多种选择,包括梯形图、指令表、函数图和结构化文本等。其中,梯形图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程语言,它类似于电气原理图,便于理解和操作。PLC的编程过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调试和运行三个阶段。程序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控制任务确定输入、输出列表,并编写相应的控制逻辑。调试阶段主要是通过现场操作和观察,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运行阶段则是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现自动化控制。 除了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外,PLC也在家居、建筑、交通等领域得到应用。例如,PLC可以用于自动化家居系统的控制,实现灯光、温度、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在建筑领域,PLC可以用于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实现对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的集中管理。在交通领域,PLC可以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控制装置,具有能力强、可靠性高、配置灵活、编程简单等优点。它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工业控制系统,使得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PLC将继续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加高效、智能的控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