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简史:从机械到电子-微机原理与应用概览

需积分: 13 2 下载量 1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5.94MB PPT 举报
本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由贾清泉教授主讲,旨在培养电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汇编语言编程。课程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概念抽象且有时难以理解,但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帮助学生将复杂知识具象化。 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的历史发展,包括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概念,它强调了电子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方式以及逻辑电路的重要性。信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并自动进行处理,区分了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以及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不同用途。课程还详细讲述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 - 机械计算机阶段,以John Napier在1614年发明的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装置为起点,展示了早期计算工具的进步。 - 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以Lee De Forest在1906年发明电子管为转折点,电子管的出现为计算机的电子化奠定了基础。 - 进入1946年,ENIAC的诞生标志着第一代数字电子计算机的里程碑,尽管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庞大、成本高昂,但已经预示了计算机革命的开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规模从小型到巨型,如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PC),这些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适应了各种应用场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包括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理解汇编语言编程的基础方法和调试技巧,以及形成整体的微机系统概念,具备硬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被鼓励深入理解这些知识,避免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是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 课程总共分为48个学时,其中40小时为授课时间,8小时为上机实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微机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