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纪红粘土沉积特征:风积与水成共存的成因解析

0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收藏 1.22MB PDF 举报
新近纪红粘土粒度沉积学特征及成因指示意义探讨了弓虎军、张云翔等人对新近纪红粘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化石围岩红粘土、水成黄土、霸河阶地和淮河底泥沉积物的细致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新近纪红粘土在粒度特征上表现出独特的组合,与水成沉积物的分布模式相似,分布广泛且集中于黄土-古土壤和化石围岩红粘土区域。这表明新近纪红粘土既有风积成因的特点,又具有水成沉积的特性。 尽管部分新近纪红粘土层段受到后期流水改造,但其母质颗粒来源于风动力搬运的第四纪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这保持了其基本的粒度组成、频率及概率累积曲线的稳定性,没有显著改变沉积物的总体特征。因此,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可以理解为,主要由风力搬运的远源物质形成,其中一部分是在原地风积,另一部分则经历了流水的后续重塑,导致风力搬运的物质重新聚集。 沉积学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受到物理法则的严格制约,无论是风力还是水力,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关于粒状固体在流体中的运动规律。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涉及固体物质在流体中的运动,包括但不限于水、风、冰和重力的作用。地质学家特别关注风和水的搬运作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与固体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机制相似,且两者都不具备剪切力等特性。 沉积岩的构成单元是矿物颗粒和岩屑颗粒,其粒度特征如圆度、球度等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而最大粒度、粒度分布和结构等则受制于当时的环境动力条件。新近纪红粘土的粒度沉积学特征为我们理解其成因提供了关键线索,揭示了风积和水成作用在特定地质时期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塑造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