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管理:分区分配算法详解与实现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0 8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3 1 收藏 22KB DOCX 举报
存储管理分区分配算法详解 分区分配算法是操作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内存管理策略,它将内存空间划分为多个固定大小或可变大小的区域,称为分区。这种算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式分区和可变式分区。 1. 固定式分区:每个分区的大小在创建时就已经确定,且不能改变。例如,常见的32位系统可能会将内存划分为4KB或8KB的固定大小块。程序运行时,进程会被分配一个预先确定的连续区域,这种方式适合对内存空间大小有明确需求且变化不大的情况。` pcb.c` 文件中的`assignment()` 函数可能用于根据应用的大小分配一个固定的分区。 2. 可变式分区:分区大小可以根据申请的需求动态调整。这通常通过链表实现,每个分区由一个`RECT` 结构表示,包含地址、大小和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方式更灵活,适用于不同进程对内存大小需求差异较大的场景。在`pcb.c` 文件中,`acceptment1()` 和 `acceptment2()` 可能分别处理固定大小和动态大小分区的回收操作,`backcheck()` 函数负责检查回收后分区表的完整性。 主函数部分展示了初始化分区表、用户交互界面以及选择分配或回收内存的流程。用户首先输入适应策略(最佳或首次分配),然后选择操作类型(分配或回收)。如果选择分配,用户会输入所需的应用程序大小,`assignment()` 函数会根据这个大小尝试在分区表中找到合适的空闲分区并分配。如果分配成功,`acceptment1()` 或 `acceptment2()` 会处理回收操作,确保分区表的正确维护。 内存回收时,`backcheck()` 函数用于验证回收操作是否导致了内存碎片,或者是否存在未使用的分区。`print()` 函数则用于显示当前分区表的状态,便于用户理解和调试。 分区分配算法是一种基础且实用的内存管理技术,它在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率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通过合理的分区策略和管理逻辑,可以有效地支持多进程对内存的动态请求。理解并掌握这类算法对于编写高效运行的程序和优化内存使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