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对DNA损伤修复影响研究进展

0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479KB PDF 举报
"黄曲霉毒素B1与DNA损伤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杨雪娇,王守林,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在体内可代谢产生AFB1-8,9-epoxides,与DNA的鸟嘌呤发生反应,形成以AFB1-N7-Gua为主的DNA加合物,这些加合物的修复主要依赖于NER途径。"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和饲料中,具有极强的毒性,特别是其致癌性。AFB1的毒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对DNA的损害,它在生物体内首先会被代谢生成AFB1-8,9-epoxides。这一代谢产物极其不稳定,能够与DNA的鸟嘌呤(Gua)残基发生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AFB1-N7-Gua加合物。 当AFB1-N7-Gua加合物在DNA链上形成后,它可能经历开环过程,转化为AFB1-FAPY(Formamidopyrimidine)加合物。AFB1-FAPY加合物是DNA损伤的一种特殊形式,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功能障碍。在生物体中,DNA损伤的修复至关重要,以防止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和细胞的异常增殖。 在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中,AFB1导致的DNA损伤主要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途径进行修复。NE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修复机制,能识别并去除各种DNA加合物。然而,不同生物体间的修复效率存在差异。在哺乳动物中,AFB1-FAPY加合物的修复效率低于AFB1-N7-Gua加合物,而在细菌中,两种加合物的修复效率相当,这揭示了生物体之间DNA损伤识别机制的异同。 此外,AFB1诱导的DNA修复活性和修复调节对于抵抗AFB1引起的癌变起着关键作用。个体间DNA修复能力的差异可能影响到对AFB1暴露的敏感性,那些DNA修复机制较弱的个体更容易遭受AFB1的长期毒性影响,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研究黄曲霉毒素B1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有助于理解AFB1的致癌机制,为预防和治疗AFB1诱导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深入探究DNA修复途径,可能开发出新的药物或策略来增强DNA修复能力,降低AFB1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关键词包括:黄曲霉毒素B1,DNA加合物,DNA损伤,核酸切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