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Cache:存储器层次结构与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

需积分: 48 9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4.81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一部分,重点讲解了Cache高速缓存的实现。讨论了实现Cache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分块策略、映射方式、替换策略、写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主存地址访问Cache。还提到了Cache对程序员的透明性和存储器层次结构的相关概念。" Cache高速缓存的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环,旨在提高处理器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在实现Cache时,首先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分块**:主存和Cache都被划分为相同大小的块,主存块(Block)和Cache行(Line)或槽(Slot)。这样做是因为数据通常是以块的形式进行传输的,分块便于数据的读写操作。 2. **映射策略**:确定主存块如何映射到Cache行。常见的映射方式有直接映射、组关联映射和全关联映射。直接映射是将主存块直接映射到Cache的一个特定行;组关联映射允许主存块映射到一组行中的任意一行;全关联映射则允许主存块映射到Cache中的任何一行。 3. **替换策略**:当Cache已满,新来的主存块无法找到空闲位置时,需要决定替换哪个Cache行。常见的替换策略包括最近最少使用(LRU)、最不常用(LFU)和随机替换(RAND)等。 4. **写策略**:确保Cache和主存(Main Memory, MM)数据的一致性。主要有直写(Write-through)和回写(Write-back)两种策略。直写策略是每次数据更新都同时写入Cache和主存,而回写策略则是先写入Cache,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写回主存。 5. **地址映射**:设计有效的地址映射机制,使得能根据主存地址快速定位到Cache中的相应数据。这通常涉及地址的拆分,包括tag(用于标识主存块)、索引(确定Cache组)和偏移量(确定Cache行内的位置)。 Cache对程序员是透明的,意味着在编程时程序员无需考虑Cache的存在或其工作方式。然而,理解Cache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编写更高效的代码,利用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倾向于重复访问同一片区域的数据),从而减少数据访问时间。 存储器层次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包括从高速缓存、主存到虚拟存储器等多个层次。这种层次结构的设计目的是平衡速度、容量和成本,为CPU提供近似于快速大容量存储器的体验。此外,存储器还根据其工作性质、存取方式、存储介质等因素进行分类,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顺序存取存储器(SAM)、直接存取存储器(DAM)和相联存储器(AM)。 半导体存储器,如RAM,通常用作计算机的主存,因其速度快但价格相对较高。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是早期的一种类型,但现在已被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等其他类型所取代,后者在Cache中尤其常见,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快的访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