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历史信息的改进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1 收藏 404KB PDF 举报
"改进的带经验因子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2013年)"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BPSO)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方法,最初由Kennedy和Eberhart在1995年提出,用于解决连续优化问题。然而,传统的BPSO算法在处理二进制优化问题时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利用粒子位置的历史信息来辅助迭代过程,这可能导致算法的收敛速度较慢和全局搜索能力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曹义亲、张贞和黄晓生在2013年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PSO算法,引入了“经验因子”的概念。经验因子是一个反映粒子位置历史信息的参数,它可以影响粒子速度的更新,从而引导粒子更有效地搜索解决方案空间。在算法设计中,经验因子不仅仅考虑当前的位置信息,还结合了粒子的过去位置,以帮助粒子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并提升全局搜索性能。 为防止粒子过度依赖历史信息,该算法采用了赏罚机制和历史遗忘系数。赏罚机制旨在平衡探索和开发之间的平衡,当粒子偏离最佳位置时,给予一定的惩罚以鼓励多样性;而历史遗忘系数则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旧信息的影响,使得算法能够适时更新记忆,保持算法的活力。 此外,论文中提出了“经验权重”这一概念,它决定了经验因子在粒子速度更新中的影响力。经验权重可以根据算法的运行状态动态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优化问题和阶段。通过这种方式,算法能够在保持搜索广度的同时,增加对更好解的挖掘深度。 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改进的BPSO算法相比于经典的BPSO算法以及相关改进算法,不仅在收敛速度上有显著提升,而且在全局搜索能力上也表现出更强的优势。这些优点表明,引入经验因子和相关调控机制对于提高二进制优化问题的求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其他类似优化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篇论文提出的改进算法为粒子群优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贡献,通过创新性地结合历史信息和动态调整的策略,提高了BPSO在二进制优化问题上的性能,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