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农村地下水污染研究:灰色聚类法评估

0 下载量 10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445KB PDF 举报
"灰色聚类法对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农村地下水水质的评价" 本文详细探讨了灰色聚类法在评估太湖流域农村地下水水质中的应用。灰色聚类法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适用于处理不完全或不确定信息,尤其在环境科学领域中常用于评价复杂系统的状态。在本研究中,该方法被用来量化和分析太湖流域内宜兴、常熟王庄和辛庄等地九月份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研究选取了几个关键的水质指标,包括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和总硬度。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发现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是造成当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些参数的异常升高通常与农业活动(如过度使用化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密切相关。 灰色聚类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严峻,仅10%的水质勉强达到国家III类水标准,80%的地下水达到IV类或劣IV类,剩下的10%甚至低于V类水标准,不适合饮用。具体来看,铵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超标情况尤为严重,尤其是在宜兴地区。此外,部分监测点的硝态氮含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饮用水硝态氮10mg/L的安全限值。虽然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砷和硒的含量目前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其上升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的这种状况揭示了工农业发展、城乡扩张和乡镇企业排污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乡镇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加剧了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因此,文章呼吁人们关注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的质量与安全,并强调了采取科学措施保护地下水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通过灰色聚类法揭示了太湖流域农村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为政策制定者和环保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以制定更有效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策略。同时,它也警示了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