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串口通信编程与调试指南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7 收藏 161KB PDF 举报
"LINUX下的串口通信编程与调试.pdf" 在Linux系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硬件接口,用于设备间的通信,如调制解调器、嵌入式系统等。该文档由熊益铭撰写,主要介绍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下进行串口通信的编程与调试。以下是文档的主要知识点: 1. 使用串口的注意点: - Linux中的虚拟机同样可以使用串口。 - 只有以root权限运行的进程才能对串口进行读写操作,因为串口设备涉及到硬件访问。 - 可以使用`minicom`这样的命令行工具先进行串口硬件的初步调试。 - 串口在Linux中被视为特殊文件,可以通过文件操作函数进行读写。 2. 打开串口: - 使用`open()`函数打开串口设备,如`/dev/ttyS0`代表第一个串口。 - 需要指定适当的文件权限,通常使用`O_RDWR`和`O_NOCTTY`标志。 3. 配置串口: - 波特率:设置数据传输速率,如9600、115200等,通过`struct termios`结构体的`cfsetospeed`和`cfsetispeed`函数。 - 数据位:一般有5、6、7、8位,通过`struct termios`的`c_cflag`成员设置。 - 校验位:可以选择无校验、奇校验、偶校验等,同样通过`c_cflag`设置。 - 停止位:通常为1或2位,通过`c_cflag`设置。 4. 读串口和写串口: - 使用`read()`函数从串口读取数据,`write()`函数向串口写入数据。 - 需要处理好数据缓冲区的管理。 5. 关闭串口: - 使用`close()`函数关闭已打开的串口设备文件描述符。 6. 阻塞与非阻塞操作: - 阻塞模式:当没有数据可读或写缓冲区已满时,`read()`或`write()`会暂停等待。 - 非阻塞模式:如果操作无法立即完成,函数会立即返回错误或零。 - 可通过设置`struct termios`的`c_cc`成员和`fcntl()`函数的`F_SETFL`标志来切换阻塞与非阻塞模式。 7. read操作的例外配置: - `read()`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少读或多读数据,需要正确处理这种情况。 8. 示例代码: - 提供了不同读写模式的示例代码,如全非阻塞、写阻塞读非阻塞、全阻塞以及特殊情况。 9. 推荐的read操作: - 文档可能建议了最佳实践,以确保可靠的数据读取,避免丢失或混乱。 10. 编程点滴与源代码参考: - 文档中包含了编程提示,并给出了源代码示例,供读者参考学习。 以上是Linux下串口通信编程与调试的基本知识框架,具体实现细节和代码示例需要参考原文档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具体需求,可以编写出适应各种场景的串口通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