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解析: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机制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5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RFID技术中射频卡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方式,重点关注非接触式IC卡,即射频卡的结构和工作流程。文中提到了荷兰飞利浦公司的M1卡作为示例,阐述了其硬件组成包括射频天线和ASIC,并详细解析了卡片如何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器进行通信,以及卡片内部的电荷积累过程,以实现无源和免接触的数据读写。此外,还提及了高速射频RF接口、数据读写控制单元的功能,以及在多卡环境中如何避免冲突的操作机制。"
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中,射频卡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它结合了射频识别和IC卡技术,解决了传统卡片的无电源和接触问题。非接触式IC卡,也就是射频卡,由IC芯片和感应天线组成,封装于PVC材质的卡片中,无需直接接触即可进行数据交换。
M1卡是RFID射频卡的典型代表,由射频天线和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两大部分构成。射频天线利用特制的磁感线圈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固定频率电磁波。ASIC包含高速射频RF接口,用于接收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和时钟信号;数据读写控制单元则负责数据的调制解密和与读卡器的数据交互;此外,还包括存储数据的EEPROM。
当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与M1卡的LC谐振模块产生共振时,谐振电路中的电容会积累电荷,当电荷量达到一定值(如2V)时,这个电荷就成为卡片内电路工作的电源。读写器通过RF接口与卡片进行数据交换,数据经过加密和特定步骤处理,确保通信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当有多张射频卡同时在读写器感应范围内,读写器会通过反冲突算法来避免数据冲突,确保每张卡片能被正确识别和读写。这一过程涉及到了RFID系统中的防碰撞技术,使得在多卡环境下仍能有效进行通信。
RFID射频卡技术实现了卡片的无线、非接触式通信,提高了数据交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公共交通、物流追踪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为物联网世界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2013-07-09 上传
2020-07-22 上传
2020-10-26 上传
2020-12-10 上传
2020-11-08 上传
2020-10-15 上传
2012-01-13 上传
2021-09-10 上传
weixin_38590355
- 粉丝: 7
- 资源: 935
最新资源
- Android圆角进度条控件的设计与应用
- mui框架实现带侧边栏的响应式布局
- Android仿知乎横线直线进度条实现教程
- SSM选课系统实现:Spring+SpringMVC+MyBatis源码剖析
- 使用JavaScript开发的流星待办事项应用
- Google Code Jam 2015竞赛回顾与Java编程实践
- Angular 2与NW.js集成:通过Webpack和Gulp构建环境详解
- OneDayTripPlanner:数字化城市旅游活动规划助手
- TinySTM 轻量级原子操作库的详细介绍与安装指南
- 模拟PHP序列化:JavaScript实现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技术
- ***进销存系统全面功能介绍与开发指南
- 掌握Clojure命名空间的正确重新加载技巧
- 免费获取VMD模态分解Matlab源代码与案例数据
- BuglyEasyToUnity最新更新优化:简化Unity开发者接入流程
- Android学生俱乐部项目任务2解析与实践
- 掌握Elixir语言构建高效分布式网络爬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