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理论与实践:汤子丹第三版课后习题详解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0 19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188KB DOC 举报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是汤子丹和汤子瀛合著的一本教材,主要探讨了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和设计原理。本章节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1. 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包括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有效性关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方便性则强调用户界面的友好和易用,可扩充性意味着系统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需求,而开放性则促进了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2. 操作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一是作为用户和硬件之间的中介,提供统一的接口,简化用户操作;二是管理系统资源,如处理器、内存、磁盘等,确保它们的有效管理和调度;三是通过抽象层次,隐藏硬件操作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灵活性。 3. 操作系统通过多层抽象实现了对硬件资源的管理。首先,添加I/O设备管理软件,形成第一层抽象;接着,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抽象,使得用户可以直接与文件打交道,而无需关心底层硬件操作。 4.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源于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硬件更新换代和技术架构的演进。这种系统允许多个任务并发执行,提高了整体效率。 5. 脱机I/O和联机I/O是两种不同的I/O方式。脱机I/O在用户程序和数据准备就绪后,由外围设备单独完成输入输出,而联机I/O则在主机控制下实时进行。 6. 分时系统的发展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通过CPU分时、人机交互和多用户共享,减少了作业等待时间。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实时响应,解决方案包括设置多路接收卡、缓冲区以及时间片机制。 7. 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引入是为了处理对时间敏感的应用,如工业控制、航空导航等。它要求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响应并处理外部事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涉及到系统性能、用户交互、资源管理、I/O技术、多任务处理和特殊应用场景等多个层面,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