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网络配置实验手册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200KB PDF 举报
“网络工程师交换试验手册之二十七:Frame-relay网络完整大型实验.pdf”是一份详细的指导文档,旨在帮助网络工程师掌握帧中继网络的配置,包括全网格型帧中继配置、子端口设置以及流量整形。这份实验手册回顾了帧中继技术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拓扑进行实践操作。 实验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掌握全网格型帧中继网络的配置,理解这种网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搭建方法。 2. 学习并应用帧中继子端口配置,了解如何在不同的接口上定义和管理子端口。 3. 学习帧中继的流量整形技术,以确保网络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在帧中继技术概述中,提到了以下关键点: 1. 帧中继仅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简化了传统协议栈,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2.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用于标识虚电路(VC),通常为永久虚电路(PVC),其范围在0至1023之间。DLCI是局部性的,不同交换机接口可以有相同的DLCI。 3. 本地管理接口(LMI)是帧中继网络中的信令机制,有ANSI、Q933a和Cisco三种类型,用于维护VC的状态和管理信息。 4. 帧中继的帧格式包括标志字段、DLCI、FECN、BECN位、数据和帧校验序列。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涉及以下概念: 1. 帧中继映射表将下一跳IP地址映射到接口的DLCI,实现了IP地址到DLCI的转换。 2. 帧中继交换表根据入口DLCI映射到出口DLCI,执行寻路和交换功能,主要在静态PVC环境中使用。 3. 逆向ARP(Inverse-ARP)类似于以太网的RARP,自动创建帧中继映射表,但在使用子接口时可能失效,需要手动配置。 实验拓扑未给出具体细节,但通常包括多台路由器通过帧中继连接,模拟全网格型网络。实验步骤包括配置模拟帧中继交换机的路由器,设置帧中继封装、时钟速率、LMI类型等。 通过这个实验,网络工程师能够深入理解帧中继网络的配置和管理,这对于构建和维护企业级广域网(WAN)尤其重要,特别是在需要高效、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场景下。同时,实验也强调了在特定情况下手动配置DLCI映射的必要性,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