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据库大纲:发展历程与管理核心技术

1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96KB PDF 举报
数据库大纲涵盖了考研复试时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考生全面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以下是大纲的主要内容概述: 1. 绪论: - 概述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它在信息技术中的角色。 2. 关系数据库: - 强调了关系模型作为现代数据库的基础,包括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3. SQL(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 学习如何使用SQL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以及它是数据库操作的重要工具。 4.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 探讨数据访问控制、权限管理和审计,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5. 数据库完整性: - 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以及它们在维护数据质量上的作用。 6. 关系数据理论: - 深入理解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和元组关系演算,这些都是数据库理论的基础。 7.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过程。 8. 数据库编程: - 如何利用编程技术实现数据库操作,包括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高级功能。 9. 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 查询性能优化策略,以及如何处理大规模数据的高效查询。 10. 数据库恢复: - 理解备份与恢复机制,以及如何处理数据丢失的情况。 11. 并发控制: - 处理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的并发控制问题,如封锁协议和死锁避免。 主要内容部分深入讨论了数据管理的五个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强调了数据保存、管理方式、共享特性和数据独立性的变化。 - 数据管理阶段: -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以非结构化形式存在,没有专门的系统管理,不具备共享性和独立性。 - 文件系统阶段:引入文件系统,数据结构化程度提高,但仍不支持数据独立性,且数据共享有限。 -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出现,数据结构化且有严格的管理,数据共享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通过DBMS提供高级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核心功能包括: -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创建和修改数据库结构; - 数据操作语言(DML),执行查询、更新等操作; - 事务管理,确保数据一致性; -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允许数据库的结构改变而不影响应用程序; - 数据模型,如概念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描述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结构; - 三级模式结构,将数据分为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和物理模式,实现数据的独立性。 此外,大纲还涵盖了实体、属性、码、外码、域、实体型和实体集等概念,以及数据库之间的联系和E-R模型的应用。实际的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的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以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技术都是学习的重点。